廣發藏品網 > 金銀幣 紀念幣 古錢幣 > 古錢幣 > 古代的紙幣防偽制作的介紹

古代的紙幣防偽制作的介紹

2019-09-09 11:16:31 /用戶投稿

摘要:  于是,一種名為名為“交子”的“紙幣”誕生了,人們開始用它代替鐵錢流通。兌現時每貫須扣除30錢。成都16戶富商為印造發行并經營銅錢與交子的兌換業務而開設交子鋪,開民間金融之先聲。但江南紙張沒有楮樹皮的特殊的防偽能力,于是市場上出現大量假幣。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交易方式,先是通過一些古老的貝類,或者一些比較稀缺的資源后過度為主要以金、銀、銅、鐵等金屬作為貨幣,金屬作為貨幣有一個優點就是不易偽造,只是交易一些廉價的東西還能接受,但如果是交易一些比較昂貴的東西,而它的缺點就是展現出來了不方便攜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紙幣”誕生了!


  中國最早的“紙幣”誕生于宋代,北宋初年,四川人交易用鐵錢,不僅面值很小重量還高,1000個鐵錢重量就達25斤,買1匹絹就需90斤到上百斤的鐵錢,非常不便。


  于是,一種名為名為“交子”的“紙幣”誕生了,人們開始用它代替鐵錢流通。兌現時每貫須扣除30錢。成都16戶富商為印造發行并經營銅錢與交子的兌換業務而開設交子鋪,開民間金融之先聲。他們每歲在絲蠶米麥將熟之時,用同一色紙印造交子。


古代的紙幣防偽制作的介紹


  為了防偽,交子會用一種專門的紙來印刷,這種紙非常光滑辨識度高,所以官府拿來專門印刷交子用,同時還規定了禁止民間買賣這種紙,否則殺頭。


  到了南宋,由于四川專門用來制作“交子”的楮樹皮紙張供應不上,于是改用江淮地區的紙張印刷。但江南紙張沒有楮樹皮的特殊的防偽能力,于是市場上出現大量假幣。當時江南發行的交子、關子、會子假幣竟然比真幣還多,嚴刑峻法都擋不住紙幣造假,這直接導致南宋經濟陷入泥潭。


古代的紙幣防偽制作的介紹


  緊隨其后的元朝、明朝也是死在這張紙上,紙幣的面額越印越大,而購買力卻越來越小,直至紙幣萬錢不足以買一斗米。清代對紙幣的發行是極其嚴謹的,在咸豐之前也只有順治八年印刷了少量紙幣,但才通行十年即被廢止,直到咸豐年間,由于內外交困,才開始發行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


  清代發行紙幣用紙主要用高麗紙(外省流通)和白色臺箋紙(京票)為原料,靛藍色印刷,圖案也極為精美繁復,并有各通行官府印押,民間很難仿制。即便如此,清代銀票的超值速度也是十分迅速的,后又停用,直到洋務運動后,才發行了和國際接軌的紙幣,但是民間依然不太接受,仍然使用金屬貨幣。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代紙幣的防偽,多是采用一些比較特殊的“原材料”,而官府主要以把控原材料的流通和嚴格的法律來約束“造假行為”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本文來自廣發藏品網,轉載注明原文出處

上一篇: 第三套人民幣1元深版與淺版區別分析      下一篇: 第四套人民幣80版2元,成為黑馬的因素分析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