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藏品網 > 郵票辨偽看六要素

郵票辨偽看六要素

2019-06-03 23:04:39 /用戶投稿

  即便是作為一名普通的郵票收藏者,也需了解郵票的鑒別知識,這樣才能夠保證最起碼的自身利益。而鑒別郵票,需看以下六要素。

  要素一:版別

  郵票的印刷方法一般有雕刻版、膠版、凸版、影寫版和影雕套版。而現在市場上流行的假票基本上是用膠版仿印雕刻版、影雕套印版或影寫版印出的郵票。真假票最大的區別是,雕刻版郵票,真票有立體感,郵票圖案及銘文的墨層凸起,手感明顯。另外,在放大鏡下,影寫版郵票的網紋線數每英寸在250線以上,而假票的網紋線數一般在每英寸120-210線。真票圖案清晰,圖紋堅實,色彩柔和和均勻,而假標網點粗大,字體變形,圖案模糊,有疊色、露色等現象,透過20倍放大鏡看得更清楚。

  要素二:紙張

  郵票所用紙張是由郵政部門定點生產家提供,這些“涂料郵票紙”與一般的膠版紙、銅版紙在色澤上有明顯差異。如果仔細觀察從紙張表面,就能辨別真偽。

  要素三:刷色

  刷色,即郵票印刷產生的票面色彩效果。刷色是印刷工藝、紙張、油墨等諸因素的綜合產物,不過主要是由油墨決定。真票一般色相正,色澤濃艷,而假票,由于是用普通油墨來膠印,難免會出現顏色發暗淡,色相不正的狀況。而且又會因套色不準而產生疊色、露紅(圖案和文字伴有彩色暗影),在燈光下還會顯現出與真票差異甚大的刷色,透過20倍放大鏡觀察,圖紋往往顯示彩色網點。

  要素四:票幅

  票幅的規格,都是以毫米計算的,若知道了每套郵票的確切票幅,也就能知道每套郵票的圖案四周應有多寬的邊。識別票幅真偽,用放大鏡觀察,再加上尺子就會更準確,不過經驗豐富的集郵者,只憑目測,就能識破被剪去齒孔的冒牌無齒假票。鑒別有齒孔的郵票時,留意下票幅也可以查出假票。

  要素五:齒孔

  齒孔包含了齒形、打孔方式以及齒孔度數。下面就從齒形和打孔方式這兩方面來說說如何鑒別郵票。

  1、齒形。真正郵票的齒形是藏有文章的。郵票印刷廠的打孔設備有嚴格的工藝標準,并定時定點維修、更新,所打齒孔形狀規則,光潔圓滑。而造假者不可能具有同等技術條件,只能將就湊合,目測即可看出一些假票是類三角形齒孔,在放大鏡下呈現出槽形,多邊形齒孔。

  2、 打孔方式。郵票的齒孔由打孔器打出,有線式、平式、梳式、滾洞式等。如果你發現了郵票的發行時間不是很早,而四過齒孔又不規則時,就要多加注意了。打孔器上孔針的粗細與打列間距千差萬別,由此衍變出紛雜的齒孔數。國際集郵界以20毫米的長度為單位,在這一長度內的齒孔數就是齒孔度數,其測量精確到四分之一孔。偽造的郵票一般都很拙劣,甚至四個邊的齒度都不相同。當然,也不排除真票偶爾也會出現齒度誤差,而與目錄上的齒度數據一致,不過這種誤差是有規律可循的。

  要素六:背膠

  背膠是鑒別郵票真偽重要的要素之一。偽造票所用的膠質與刷段都與真票的制作有差別。一般來說,我國郵票在50年代是以馬鈴薯淀粉做原料的糊精膠涂刷背膠。這種背膠的特點是膠質光亮、發黃、膠層較厚。60年代則采用了PVA合成膠,光澤較糊膠差,顏色發白,膠層較薄。不過目前發現的假票一般無背膠,有的是在票背涂上一種半透明的白色涂料,以冒充背膠,但常有粘性。也有的是涂刷膠水,卻因手法拙劣,連齒孔紙毛也沾上了膠水。對造假者來說,要不走樣地均勻涂刷背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調制出配比正確、膠色逼真的膠料難度就更大,因而假郵票往往無背膠,在接觸本應該有背膠卻沒有背膠的郵票時就要多注意了。

  上述六要素可協助集郵者鑒定郵票的真偽了,不過同時也要求集郵者多實踐,才能更容易辨別。

郵票辨偽看六要素

真假龍票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本文來自廣發藏品網,轉載注明原文出處

上一篇: 流通時間極短的第一套人民幣5000元渭河橋      下一篇: 若想收藏人民幣,那么要注意些什么呢?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