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藏品網 > 金銀幣 紀念幣 古錢幣 > 金銀幣 > 生肖系列 > 《和平頌》紀念郵票創作背后的故事

《和平頌》紀念郵票創作背后的故事

2019-06-06 05:08:00 /用戶投稿

   今年5月3日是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日。屆時,中國郵政將發行1枚以齊白石領銜創作的《和平頌》為圖案的紀念郵票。

 
  齊白石領銜創作的巨幅國畫《和平頌》背后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1955年6月22日至29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隆重召開了世界和平大會,中國成為被邀參會的主要國家,郭沫若也以世界和平理事會副主席的身份被邀出席會議。對此次世界和平大會,中國高度重視,派出了由各界知名人士45人組成的代表團。臨行前,周恩來總理做了重要講話,要求在這次會議上“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思想”。于是,郭沫若、廖承志、楚圖南(第一任對外友好協會會長)一起商定,為響應美國著名畫家里費勒吉爾的建議“讓全世界進步藝術家通過他們的藝術而對世界和平大會做出貢獻”的提議,決定邀請我國14位具有民族氣節的當代著名書畫家合作,創作以和平、友誼為主題的巨幅國畫《和平頌》。這14位被邀的著名書畫家分別是齊白石、陳半丁、何香凝、于非■、汪慎生、李瑞齡、馬晉、徐燕孫、楊敏、王雪濤、吳一舸、張其翼、田世光、段履青。
 
  這14名著名書畫家齊聚中國美協舊址(北京帥府園),齊白石開筆畫了遒勁的石頭。他由于年事已高,畫過后即被送回家中休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人何香凝畫了煥發盎然生機的勁松;于非■、李瑞齡、張其翼、段履青畫了工筆翎毛和平鴿;王雪濤畫了寫意牡丹;汪慎生畫了菊花;馬晉畫了翠竹,徐燕孫畫了蘭草;楊敏畫了桃花和梅花;吳一舸畫了蝴蝶蘭與溪水;陳半丁畫了藤蘿并題寫了書法;最年輕的田世光畫了棵碩大的白玉蘭。這幅畫創作前后歷時10天,完成后,郭沫若題寫了“和平頌”三個大字和“一九五五年六月郭沫若題”,后鈐印一方。旁款為陳半丁所書“為了對世界和平大會表示祝賀,為了表達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事業的擁護,一九五五年五月,我們14人作此畫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合作者依次題名,最后書“陳半丁題”,鈐印兩方。該畫長398厘米,高201厘米。
 
  《和平頌》作品的主題是15只象征和平的鴿子,它以白色為基調,與作品配景中重墨的巨石、黑色的勁松和墨綠色的大片牡丹葉形成了強烈的黑白對比,更突顯出15只和平鴿。同時,配景中又利用多種不同的四季花卉,與巨石溪流呼應,使畫面整體具有了層次感,整個畫面既靈動又靜美,渲染出平安、祥和的氛圍。加上郭沫若的題名和陳半丁的題款、鈐印,更是錦上添花,是一幅集詩、書、畫、印于一身的典型中國畫。
 
《和平頌》紀念郵票創作背后的故事
和平頌紀念郵票
 
  《和平頌》畫好后,便于世界和平大會開幕前送到會議舉辦地赫爾辛基。在大會開幕式上展出時,征服了來自五大洲的愛好和平的各界人士,會場上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由于《和平頌》在世界和平大會上的影響,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會國際和平獎評議委員會決定將1955年度的國際和平獎授予齊白石、居里夫人等四人。1956年9月1日,聯合國特別授予齊白石和平獎的儀式在北京舉行。周恩來總理出席了大會,茅盾代表世界和平理事會國際獎金評議委員會致辭并授予齊白石金質獎章、榮譽獎狀和獎金,創作《和平頌》的大多數藝術家也出席了頒獎大會。
 
  《和平頌》創作以后,在1956年5次印刷,民族出版社等也相繼印刷出版了該作品。2004年,中國對外友好協會為紀念該會成立50周年特別印制了中英文對照的精美掛歷,首頁就是《和平頌》國畫。2004年圣馬力諾以該畫為底圖,發行了一枚“慶祝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50周年紀念”小全張(見圖)。2005年為紀念《和平頌》創作50周年,對外友好協會把該畫印在賀年卡上,時任會長的陳昊蘇還賦詩一首《為和平奮斗的宣言》,并稱《和平頌》為對外友好協會的“鎮會之寶”。《人民日報》2005年2月8日曾對此進行了報道。今年5月3日,我國將把《和平頌》搬上“國家名片”,再次顯示了《和平頌》的魅力和影響,也向世界人民宣示中華民族擁護和平、反對戰爭、反對侵略的良好愿望。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本文來自廣發藏品網,轉載注明原文出處

上一篇: 首套數字黃梅戲郵票問世      下一篇: 5月18日將發行《唐卡》特種郵票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