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藏品網 > 圖書收藏的“金”鑰匙

圖書收藏的“金”鑰匙

2019-06-02 18:56:20 /用戶投稿

摘要:如傅雷所譯《夏洛外傳》,1933年9月初版,其間非賣品精裝本僅印了50冊,為海內外藏書家所注目。

   一旦讀書用書變成一種嗜好以后,總要保藏一些書。被保藏者,大多是因其內容為自個所寵愛之故,除此之外,在版別上亦大有考究,值得咱們保藏的書大體有以下幾種:一般說來,初版時發行量有限的版別,一些格外的前期精裝版別以及作家自己簽名本,將來提價的能夠性較大。當代作者中已有上百人的第一版書拍賣價升至幾十到上千美元不等,少量第一版書在拍賣市場上賣價已攀登上四位數的高位。
  
  精印本:有些書,除賤賣的一般版別外,另有若干冊限制的精裝本或特精本。這些書因為在油墨及打印方面格外精致,開本較大,紙質較好,數量亦有限,便具有保藏價值。如傅雷所譯《夏洛外傳》,1933年9月初版,其間非賣品精裝本僅印了50冊,為海內外藏書家所注目。
  
  簽名本:有些書本來就出于名家之手,加之名人簽名留言于扉頁之上,便更有意義,書價亦飛揚而上,乃至達數十倍之多,極為棘手。簽名本中又有編號本。所謂編號本,是因其印量有限而按序編排,或贈人或出售。1991年4月巴金先生簽名的《隨想錄》編號特裝本,在上海竟賣到18000元,創下內地40年來拍賣書的歷史新紀錄。
  
  初版別:初版之書大都是由作者親自監督打印和校正的,向來被版別學家垂青,并可以此查核出后來編輯者的忽略。如陳寅恪弟子劉開榮的《唐代小說研究》,1947年商務版;夏羅德·布倫忒著的《孤女漂蕩記》(伍光建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9月初版),都已變成保藏界的珍品。
  
  藏書票本:是指在版權頁上貼有藏書票之書。而藏書票在中國的鼓起,當是本世紀二三十時代的事。葉靈鳳曾說:“丟開書本自身,只是對于這東西的搜集,現已和郵票相同,是無止境的事。”藏書票在海外的價格,已極為貴重。
  
  古籍版別:跟著時間的推移,時代越久的圖書越有保藏價值,民國時期,宋本書價被炒到五六十塊銀元一頁。這在1942年趙汝珍《古玩攻略》一書中是有記載的。這些年,古籍善本在保藏品中,繼學畫、古玩等以后鋒芒畢露。放下古籍善本的文獻價值,就其鑒賞價值而言,一部品相上好的古籍善本,自身即是一件高雅藝術品。線裝古籍那高雅的封皮設計,精巧的書腦、書脊和適可而止的簽條等,這些華夏特有的裝幀方式令人傾慕。翻開書卷,新鮮雋永的字體還不時散溢出古墨遺香。
  
  保藏圖書的增值潛力并不比郵票、錢幣低,格外是受歷史限制,不能再版或印量小、損耗大的圖書版別,更是具有較大的增值空間。保藏圖書首要要有必定的歷史文化沉淀,別的還要有必定的版別、出版史常識。只要弄懂了哪些書本具有保藏價值,才干非常好地把握圖書保藏的“金”鑰匙。至于啥內容的書能夠提價,主要看其內容是不是共同別致,假如這種題材僅此一書,別無它本,那么日后身價必漲無疑。

閱讀推薦:第一套人民幣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本文來自廣發藏品網,轉載注明原文出處

上一篇: 細數金猴整版同號郵王的市場前景      下一篇: 錢幣收藏:并非越老越值錢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