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藏品網 > 紙幣 紀念鈔 連體鈔 > 人民幣收藏 > 第三套人民幣 > 第三套人民幣采用誰的字體 錢幣設計印制過程介紹

第三套人民幣采用誰的字體 錢幣設計印制過程介紹

2019-07-26 01:39:59 /用戶投稿

  第三套人民幣從1955年就開始組織調查,制訂方案。1959年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第一次向國務院上報關于更換新版人民幣的請示,2月14日,又將新版人民幣設計畫稿的主題思想上報中央政治局各位領導審閱,周總理作了十分詳細認真的批示,提出了很多意見,并指示:“關干新版人民幣的印制,應貫徹自力更生精神”。


第三套人民幣采用誰的字體 錢幣設計印制過程介紹


  遵照周總理的批示,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專家羅工柳、王式廓、周令釗、侯一民、陳若菊、鄧澎等主持下,組成由印制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張作棟、石大振、賈鴻勛、劉延年、沈乃鋪等參加的設計繪制小組。經過美術專家和印制專業技術人員的密切合作,反復修改,設計出了新方案。1959年6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再次上報設計修改稿。這期間,除10元券和5角券外,其他面額的票券設計方案均被批準并已陸續投入生產。10元券因正背面圖案及水印內容沒有確定,其方案經反復修改,直至1965年6月18口才被中央批準,故年號也改成了“1965”年;5角券因1959年周總理審批設計稿時提出“角券中是否用一個輕工業的”意見,也一直沒有定稿,至1972年7月24口才上報設計稿樣,7月26日國務院批準,因此,票面年份也改成了“1972”年。第三套人民幣上的漢字行名仍沿用馬文蔚的書體,但漢字面值改成了印刷宋體字。


第三套人民幣采用誰的字體 錢幣設計印制過程介紹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設計圖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組織吳彭越、鞠文俊、林文藝、劉國棟、趙亞云、蘇席華、王雪林、高增基、賈緒豐、張永信等雕刻師們共同會戰,充分發揮各自雕刻特長,手工雕刻與機器雕刻相結合,使第三套人民幣的藝術性和防偽性更為突出,其代表性作品是吳彭越雕刻的5元券正面的煉鋼工人和鞠文俊雕刻的1元券背面的天山放牧圖。


第三套人民幣采用誰的字體 錢幣設計印制過程介紹

  為高質量高速度地印制第三套人民幣,及時滿足市場流通需要,印制系統的工程技術人員沈永彬、李根緒、劉正祥、柳溥慶、陳彭年、鮑振增等和有關單位技術人員通力合作,突破了印制設備的技術難關,同時造出了我國自己的水印鈔票紙,如空心五角星布幣混合滿版水印、國旗五角星滿版水印和天安門固定水印,均由袁榮廣和鄭新臣設計雕刻。從此,結束了我國貨幣生產依賴外國的歷史。


第三套人民幣采用誰的字體 錢幣設計印制過程介紹


  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印制,標志著我國印鈔事業進入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時代。在印刷紙張上,使用了我國自行抄制成功的國產水印紙,印刷機械上使用了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為主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平凸版多色接紋印鈔機,成功地印出了產品質量與防偽性能均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新型票券。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本文來自廣發藏品網,轉載注明原文出處

上一篇: 第三套人民幣部分品種暴漲的原因分析(下)      下一篇: 第三套人民幣產生的歷史原因 錢幣面值發行狀況分析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