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藏品網 > 紙幣 紀念鈔 連體鈔 > 人民幣收藏 > 第三套人民幣 > 第三套人民幣都由誰設計出來的 錢幣圖案之間的特點分析

第三套人民幣都由誰設計出來的 錢幣圖案之間的特點分析

2019-07-26 05:58:38 /用戶投稿

  第三套人民幣從1955年就開始了組織調查,制定方案。1959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將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稿上報中央審閱,后在遵照批示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專家羅工柳、周令釗、王式廓、侯一民、陳若菊、鄧澍等主持下,組成由印制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張作棟、沈乃鏞、石大振、賈鴻勛、劉延年等參加的設計繪制小組。經過密切合作,反復修改,設計出了第三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都由誰設計出來的 錢幣圖案之間的特點分析


  根據中央批準的設計圖案,中國人民銀行組織吳彭越、鞠文俊、林文藝、劉國棟、趙亞云、蘇席華、王雪林、高增基、賈緒豐、張永順等雕刻師們共同會戰,充分發揮各自的雕刻特長,手工雕刻與機器雕刻相結合,使第三套人民幣的藝術性和防偽性更為突出,其代表作品是吳彭越雕刻的5元券正面的煉鋼工人圖和鞠文俊雕刻的1元券背面的天山放牧圖。對這套人民幣紙幣的設計、印刷,中央和國務院很重視,周恩來總理還作了具體指示。他指出原設計稿的畫面面積太大,不太像票子。


第三套人民幣都由誰設計出來的 錢幣圖案之間的特點分析


  色彩太鮮艷,不夠協調,人像一般化,個性不突出;有些票子的背面圖是應該互相掉換,如原5元券的背面圖景是"石油礦井",原2元券的背面圖景是"露天煤礦",兩者互相掉換,以"露天煤礦"用作5元券的背面圖景與其正面煉鋼圖景配套,以"石油礦井"用作2元券的背面圖景與其正面機械工業圖景配套,這樣更為合理;原設計稿中1角券圖景為"干部參加勞動",考慮到1角的票子學生們可能用得多些,要求改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圖景;連1元券稿樣中有一處漢語拼音錯誤,也被周恩來指明改正。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本文來自廣發藏品網,轉載注明原文出處

上一篇: 第三套人民幣定位冊收藏價值怎么樣 是否值得收藏分析      下一篇: 第三套人民幣都有哪些圖案 分別象征什么解析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